本報記者 王寧
新春開工之際,大商所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期貨和期權(下稱“豆系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亦已滿月。一個月來,在境內外市場各方的支持與呵護下,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有序,境外客戶參與較為積極,各方反映良好。
作為我國首個以境內特定品種方式實現全系對外開放的品種板塊,豆系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備受境內外市場關注。據統計,截至1月底,已有來自英國、瑞士、荷蘭、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49家境外客戶參與了豆系品種的交易,其中包括嘉吉、路易達孚等境外大型產業客戶,一些客戶的交易還涉及多個品種合約。
嘉吉在豆系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首日即參與了交易。嘉吉風險管理亞太區負責人董宇昕表示,嘉吉的不同業務部門在經營過程中都深度使用大商所的品種和工具,比如糧油板塊通過豆粕豆油期貨實現壓榨利潤的鎖定,風險管理部門則利用豆粕期權等降低相關頭寸的風險。“特別是在開展風險管理業務的過程中,不少客戶都有通過大商所大豆相關合約套保的需求,這些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后,我司得以直接使用境外主體進行交易,為我司開展業務、服務客戶提供了極大便利。”
除了期貨公司和境外中介機構,銀行系金融機構也積極為境外客戶參與豆系品種交易添磚加瓦。中銀國際環球商品(英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姚磊告訴記者,中銀國際環球商品已經與中銀國際期貨就境外交易者及境外中介機構在豆系品種對外開放中的參與方式、結算流程、外幣質押保證金方式等工作進行密切溝通,并持續完善相關機制流程,力求為境外客戶參與我國期貨市場提供優質服務,更好助力我國豆系品種的對外開放。
在此過程中,相關金融機構還結合業務實際,就換匯、結算、市場培育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優化建議,以期進一步提升豆系品種服務全球客戶的水平。
大商所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豆系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是期貨市場推動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的具體舉措,有助于加快建立期現貨協調匹配的國內統一大市場,提升大豆“中國品質”和“中國價格”的全球影響力??紤]到去年9月份相關品種已經向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開放,全球的大豆產業企業能夠根據自身業務需要,選擇合適的途徑利用中國期貨市場的“工具箱”進行風險管理,實現精耕細作。
(編輯 張偉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