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琦
在權益市場低迷的背景下,迷你基金數量已接近千只,基金清盤也進入了常態化。數據顯示,去年6月以來,每月均有10只以上基金清盤。同類型基金數量眾多、同質化嚴重和業績長期不及預期,是基金清盤的深層次原因。
目前,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有些基金公司從被動清盤產品轉向主動清盤。不過,總體來看,今年基金清盤數量并不及去年。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產品清盤的問題上,基金公司還應該更加主動,控制住一味擴大規模以及擴大產品線的沖動,并放棄表現不佳、規模不達標的產品,從避諱清盤轉向主動清盤。
清盤進入常態化
Wind統計顯示,按基金份額合并統計,截至9月25日,今年到期發布清盤的基金數量達到137只。從清盤原因來看,大多數基金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這類屬于迷你基金的退場。
近年來,迷你基金清盤數量大幅增加,但由于新基金發行數量增加以及市場表現低迷,目前迷你基金數量依然居高不下。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5日,規模小于0.5億元的迷你基金數量高達979只,而2021年底,規模小于0.5億元的迷你基金數量僅有767只。
有基金業分析人士表示,基金規模很小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清盤,因為每只新基金產品發行需要滿足2億元的基本條件,此外新發的營銷成本也相當高,大多數公募管理人對迷你基金選擇能保盡保,這也是目前迷你基金數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也有一些基金產品表示“鑒于目前市場環境的變化,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而主動清盤,如興業增益五年、中科沃土沃盛純債A和富榮富安A清盤時的規模均在5億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清盤基金中存在不少成立時間不長的次新基金。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清盤的基金中,有18只基金成立于2021年。
上述清盤的次新基金中,僅有2只債券型基金今年收益為正。很多次新基金在市場行情高位時發行,由于缺乏業績說服力,市場波動加大時更容易被持有人“遺棄”。
部分公司選擇主動清盤
同類型基金數量眾多、同質化嚴重和業績長期不及預期,是目前基金清盤的深層次原因。
由于市場波動加大,基金清盤數量在增加。積極的一面是,一些基金公司選擇主動清盤一些長期業績表現不佳,或者與公司投研實力不匹配的產品。
目前,按照投資范圍分類,市場上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和被動指數型基金的數量均超過1000只。這些類型的基金因為基數大,成為基金清盤的主力。具體來看,今年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和靈活配置型基金清盤數量均超20只,被動指數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清盤數量均超過15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清盤數量達到歷史高位。有分析人士認為,近兩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數量爆發式增長,兩年翻一倍,總數量超過了2000只,是目前市場上基金數量最多的一類基金。今年A股持續震蕩,這類主要投資于權益市場的基金表現不佳引發投資者大量贖回,偏股混合型迷你基金數量急劇增加,存在被清盤的風險。
A股行情波動加大,債市波動小、收益穩的特性吸引了避險資金關注。不過,債券型基金清盤數量并不低,今年有25只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清盤,是今年清盤基金數量最高的類型。今年還有17只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清盤,同類型基金數量縮減至197只。
有基金公司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基金產品同質化嚴重,僅偏股混合基金數量就超過2000只,盲目發行、定位不明確的基金產品層出不窮。在市場波動加大時,很多基金在競爭中處于劣勢而淪為“迷你基金”,直至被清盤。
此外,一些偏冷門的小眾基金產品長期業績表現不及預期,未能得到更多投資者認可,于是一些基金公司選擇主動放棄這些產品。
另一方面,今年有大量量化基金清盤。8月,中金匯越量化對沖策略3個月定開宣布清盤,這是時隔兩年后,首只多空對沖基金清盤,目前市場上僅剩24只多空對沖基金,最近獲批的1只基金成立于2020年底。
公募量化基金主要采用多因子量化模型投資策略,綜合技術、財務、流動性等多方面指標,精選股票進行投資。而近幾年,公募量化基金表現不及預期,沒能較好地控制回撤也未能獲得更多的超額收益,如今年清盤的2只公募量化基金年內凈值跌幅超20%,今年僅3只主動型量化基金、2只多空對沖型基金收獲正回報。
2010年以來,公募量化基金的規模集中度呈下降趨勢。今年8月,1只成立近11年的量化基金無奈地按下了終止鍵,而今年已有近10只量化基金宣告清盤。
今年4月,國聯安安享穩健養老目標一年(FOF)的清盤,宣告了國內養老目標基金誕生3年以來,首只FOF(基金中的基金)型基金清盤。
今年清盤數量不及去年
如今基金清盤已進入常態化,自2020年6月以來,每個月至少有10只基金產品宣布清盤。不過,今年市場極度低迷,基金清盤的數量卻很難超越2021年的254只,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到期日為統計口徑,2017年至2021年,基金清盤數量分別為108只、430只、133只、173只、254只,其中2018年基金清盤數量躍升主要是資管新規要求委外資金撤出的原因。
除了2018年,基金清盤的數量逐年遞增。今年基金總數超過萬只,迷你基金數量一度超過千只,而今年清盤基金數量連續增長的趨勢或將終止。
有業內人士表示,以往迷你基金的清盤主要還是政策推動,市場化驅動的力量還比較弱。該人士表示,此前對迷你基金的要求是一家基金公司需控制迷你基金數量在一定數字以下,否則就會影響產品審批。在監管趨嚴背景下,一家基金公司如果發行新基金,必須要清理迷你基金。
前兩年新基金發行較為順利,基金公司為了發行新基金而清盤迷你基金的動力較強,這也是2021年清盤基金和新發基金數量雙雙大幅增長的原因。今年基金發行市場遇冷,基金公司清盤迷你基金的動力并不高,更傾向于選擇持續營銷和保殼。
一位基金銷售機構負責人表示,基金清盤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從持有人角度來看,即便是一些績優的迷你基金,由于規模小,固定開支平分到份額上也會導致投資成本變高,這類產品面臨清盤風險,可能會有較大的凈值波動,往往不會被銷售人員和銷售平臺推薦買入。從公司層面看,小規?;甬a品只會消耗公司運營成本、占用過多人力資源,將迷你基金清盤,把更多精力放在旗艦產品上,打造出有影響力的產品,獲得持有人好感,才是大勢所趨。這樣也有利于行業資源運用效率的提升。
一位基金評價人士認為,現在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太多,基金投資者選基金的體驗非常不好,目前監管對新基金審批的流程大幅縮短,也鼓勵創新產品的發行。在海外成熟市場,基金清盤是常見現象,基金公司應該抑制住一味擴大規模以及擴大產品線的沖動,放棄表現不佳、規模不達標的產品。